转自 徐文兵《字里藏医》
中醫藏象理論研究活人的動弁生理功能,把它分成
12大系統,即 6臟 6腑。體內的臟腑之氣沿著不同的路徑輸於體表就形成了經脈即
12正經。中醫精氣神學說認為人在丹田煉精化炁,即元氣,元氣充溢會沿著與 12正經不同的路徑循行,故稱之為奇經八脈。
人體出現疾病的原因往往是由於某一臟腑、經脈功能出現亢進、過熱或衰弱、過冷,從而導致全身失衡、失和。中藥歸經理論就是研究食物和藥物靶器官,也就是藥物對特定臟腑或經脈的影響和作用。明確了歸經,醫生就能在準確辨證診斷的基礎上,選擇相應的藥物,精確制導,迅速準確調整臟腑、經脈的偏差,恢復和平。達到既治愈疾病,又不殃及無辜的目的,避免副作用的發生。
俗話說“同氣相求、臭味相投。 ”食物和藥物因性質、氣味、劑量、炮制、煎煮的不同,對特定的臟腑、經脈產生影響和作用會產生變化。
性指藥物的寒熱溫涼屬性,簡單地說溫熱走表,影響腑以及循行在人體陽側的經脈,比如頭面、項背、手背、大腿外側,背側;寒涼入裏,影響臟以及在人體陰面的經脈,比如胸腹、手足掌、腋窩、肘窩,大腿內側、陰部。
質指藥物的質地,礦物藥、金石介殼類藥物,比如磁石、生鐵落、生龍骨、生牡蠣殼等,質地堅硬,主沈降下行,能入裏安心神、降心火、斂肝陽。質地輕清的蟬蛻、木蝴蝶、蛇蛻多能解表散風。
動物類藥物,屬於血肉有情之品,大多能入心包和心,比如阿膠、鹿角膠、雞子黃、紫河車,能補益心氣心血。食用動物有以臟養臟之說,比如夜盲癥、幹眼、經血稀少的人可以食用羊肝、豬肝。心氣心血不足,心悸怔忡的人可以用菖蒲燉豬心或雞心。小便失禁、夜尿過多、白帶浸淫、陽事不舉的人可以吃腰花、羊腎羊旦,甚至可以用狗鞭鹿鞭。比如全蠍、蜈蚣、白花蛇,能入血搜風、活血化甀,解毒。而痛風的病人則不能吃這些陰寒的肉食,要去吃辛香苦溫的化肉毒植物類食品,比如普洱茶、磚茶、生姜、紫蘇等等。
植物藥中長在地下根莖類藥物,性多沈降入臟。人參、黨參、黃芪、甘草性溫入脾;生地、玄參、藕根入腎;山藥、沙參、麥門冬、何首烏入肺;烏頭、附子、當歸入肝。半夏、天南星、薤白、瓜蔞根入心。花葉類藥物,大多輕清上浮入上焦走表,比如菊花、薄荷、麻黃、紫蘇葉、荷花、荷葉等。枝幹、表皮類藥物也多走表、入六腑,如桂枝、荊芥、桔梗、蘇梗、藿香、葦莖等等。果實種子類多能入裏補益精氣,比如五谷、核桃仁、胡桃仁等等。
藥物的形狀、顏色也與歸經有一定關系,比如帶尖刺藥物多入肝,比如白蒺藜、皂刺、玫瑰、蒼耳子多能疏通氣血,驅風除痹;鉤藤狀如彎鉤,能收斂肝氣,安神定驚;絲瓜絡、橘絡能化痰通絡;茅根、葦莖中空能利濕排尿。丹參、朱砂、代赭石色赤入心;山藥、白芨、白果色白色白入肺;生地、玄參、磁石入腎;麻黃、青皮、青黛色青入肝;黨參、竈心土、黃芪色黃入脾。
影響藥物歸經最主要的因素是其氣味。一般情況下,腥味入心,如魚蝦鱉蟹;芳香醒脾、如砂仁、白豆蔻、大料、桂皮。膻味入肝,如食草類動物羊、牛、馬、駱駝;腐臭味入肺,如臭豆腐、奶酪、黃醬。臊味入腎,如童便、豬腰子、馬尿。
辛辣的藥物主入肝、脾、肺;甘淡的入脾、腎、肝;鹹鮮的入心、肺、腎;酸澀的入肺、肝、心;焦苦的入心、腎、脾。很多中藥通過炮制加工加強或削弱了本身的性味,也就加強或改變了歸經。比如經過鹽漬或鹽炒的藥物,比如厚樸、黃柏、澤瀉、附子,加強或增加了入心腎的功效;經過酒洗、酒炒的藥物比如柴胡、白芍、當歸等,增強了入肝辛散酸收的效果;炒焦的藥物,大多改變了原來的性味,比如荊芥炭、茜草炭、棕櫚炭、焦三仙等,變成了入心止血、消化積滯的藥;醋炙以後的藥物辛散的效果變得溫和,比如香附、柴胡、元胡等等;經過蜜炙藥物更能入脾補氣、入腎利水,比如炙甘草、炙黃芪、熟地黃等。
煎煮方法、制藥劑型也影響藥物的歸經。比如許多芳香的藥物比如薄荷、細辛,久煎就失去了解表開竅的效果。半夏放置久了,散去了辛辣味,入心化痰除痞效果才好。大黃久煎能入心化甀血通小便,短時間煎煮能入大腸通大便。
開水短時間浸泡以後服用稱為飲、能走上焦,清心火,宣肺氣。比如桑菊飲、大黃黃連瀉心湯。煎煮甚至去滓以後濃縮再煎能入中下焦,比如小柴胡湯、小建中湯。藥物研末成粗末做散服用,多能健脾燥濕,比如平胃散、參苓白術散。做成蜜丸服用多能緩補脾氣、或利小便。比如人參歸脾丸、烏雞白鳳丸。做成膏服,能入心腎,補益精血。比如龜鹿二仙膏、龜板膏。鮮榨果汁能補肺津,如五汁飲、秋梨汁。火煉金丹能補命門之火,如女金丹、小金丹。酒泡藥物能舒筋活血,比如虎骨酒、鹿鞭酒。
有道是:用藥如用兵。掌握了中藥的歸經,就如同有了精確制導的導彈,使用得當就能收到簡便廉驗的效果。比起寧可錯殺三千,也不放走一個的霸道用藥手段來講,中醫可以說是行王道,中藥可以說是仁義之師。
業內的朋友都知道,李可老先生是當代中醫臨床大家,有膽有識,擅長是用經方治療危重病和疑難病。他使用所謂的劇毒中藥藝高膽大,得心應手。在山西省靈石縣當地,急重癥病人不是去看西醫輸液打針,而是直接送到李可先生的中醫院。
我在去年反復閱讀買了《李可醫案》,禁不住擊節贊嘆,大丈夫治病當如是,雷霆萬鈞,霹靂閃電,挽狂瀾於即倒,扶大廈之將頃。也禁不住把書推薦給同道,反復購買了好幾次,我因為周六去王府井出診,路過王府井書店,買書方便。
2006年有個機會,去太陽宮旁聽李可老先生的小型座談會,匆忙之間提了幾個問題,沒能盡興。這次得以拜見真人,真是喜不自禁。
2007年 12月 25日,梁冬把晚宴安排在李可老先生駐地附近,我和妹妹文波,四川厚樸山的地主孫貴安一起驅車從東南三環趕往西北三環蘇州橋。林之溪大夫和他的助手李春雨先到了,不久梁冬陪李可老先生進來。李老鶴發童顏,穿著一身紅色夾襖,帶著自己的三個助手。
寒暄之後,我奉上自己寫的《字裏藏醫》,老先生很高興,稱贊這麽下功夫研究是正路,很高興中醫後繼有人。梁冬安排大家吃火熱辛辣的川菜,借此話題就向李老提起使用附子的問題。李老說自秦漢以降中醫就逐漸沒落,後世腐儒庸醫心虛膽怯,根本不敢用麻黃、附子、細辛,稱之為虎狼藥。而急重癥非虎狼藥不可。這與金元醫家誤讀誤解《內經》有關。林大夫詢問到底是哪些內經原文被誤讀,李老舉了兩個例子。一個是“陰虛自汗”,大家都解釋為腎陰虛導致烘熱汗出、或盜汗。其實《內經》的陽泛指六腑,陰泛指六藏,所以陰可代表太陰和厥陰,比如肺虛,衛外不固,可以出現自汗。脾虛也會出現動輒汗出。後世醫家一見陰虛就誤以為是陰液不足,不考慮人的陽氣功能衰微,直接給患者大量陰寒的滋陰藥,結果非但沒有解決問題,反而加重病情。李老的一席話說的我恍然大悟,馬上想到(心包虛的人經常會臉紅心跳出熱汗,心虛的人經常會受驚嚇、出冷汗,心氣大衰瀕死的人會汗出如油)。而這些人是需要溫補陽氣,回陽救逆的。
李老接著說另外一個例子,就是“陰虛內熱”的問題,很多人同樣誤以為是腎陰不足,出現低燒。其實手太陰肺虛一樣會出現低燒,肺結核,林黛玉就是例子。從古至今,醫生們一見低燒咳血就用寒涼滋陰,結果中醫治療肺結核幾乎沒有成功的。我曾經研究過《紅樓夢》的醫案,給那些金枝玉葉看病,大夫們唯恐惹禍,用藥只求穩當,讓人挑不出毛病,用個柴胡還得用鱉血拌了,生怕升舉了陽氣。哪敢用毒藥?有人戲問,如果林黛玉用附子會如何,李老笑而不答。我看過李老治療重癥,耐藥的肺結核的醫案,不僅治愈而且快捷。想想多少人死於非命,死於不治,起因就是對經書的誤解。
李老還說足太陰脾虛也會導致低燒。李老這句話讓我茅塞頓開,我一直對中醫治療這種稍微勞動就發熱,休息之後就退燒的癥狀用“甘溫除大熱”的方法不理解,。補中益氣湯,升陽益胃湯,玉屏風散經常用且有效,就是不理解,莫名其妙,以前也有人扯七拉八地解釋,都是以其昏昏,使人昭昭,不得要領。真傳一句話,假傳萬卷書。一語驚醒夢中人,真是醍醐灌頂,酣暢淋漓。
我這廂喜不自禁,林大夫也樂得手舞足蹈,興奮勁兒還保持到了次日,林大夫來講印石賞玩課,特意從家裏帶來了好茶讓大家分享,說昨天幸遇明師,今天把玩美石,品嘗好茶,真人生一大樂事。
李老吃的不多,抽煙很兇,自述吸煙
60多年,寫文章的時候一晚要抽 5包煙。我們大學的王綿之教授也是煙不離口,號稱抽煙補肺氣。哈哈,在北京這個烏煙瘴氣的都市,大家每天都在抽煙,呼吸的是汽車尾氣、粉塵顆粒。抽煙權當是打預防針了。李老提醒大家,有吸煙史而又突然戒煙的人,往往會出現大病。
眾人提問,李老做答。李老的弟子說,李老平時沒這多話,今天奇怪了這麽高興。最有意思的是,有人問李老,如果天下沒有附子,您會用什麽藥?我還正沿著提問這的思路往下想,也許是吳茱萸、細辛什麽的。李老卻回答說,如果天下沒有附子,人們也不會得這種病了。眾人錯愕之余,不禁為李老的禪機靈動深深折服。
(全文完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