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此博客

20120903

【单穴治病】足太陰脾經穴——大包

【单穴治病】足太陰脾經穴——大包

选自 吕景山等 《单穴治病选萃》


【取法】在腋中線上,腋窩下6寸,當腋窩與十一肋端之中點處。
【主治】急性腰、頸、胸、背扭傷
【機理】根據《靈樞◎經脈》“脾之大絡,名曰大包……實則身盡痛,虛則百節皆縱,此脈若羅絡之血者,皆取之脾之大絡脈也。”因脾主統血,又主肌肉四肢,針大包可行全身之氣血,以治療氣滯血瘀引起的疾病。
【刺灸法】斜刺

【治療經驗】
◎徐靜霞:用大包穴治療急性腰、頸、胸、背扭傷,絕大部分1-2次取效。
操作:患者取臥位,使用301寸不銹鋼毫針,從第六肋間隙針尖向病所斜刺入5分深。如頸項部扭傷,進針時針尖即向頸項部斜刺;腰部扭傷則針尖向腰方向斜刺。逆時針撚針,一側扭傷針患側,雙側扭傷針兩側,每次留針15分鐘,每天針1次。
典型病例:洪xx,男,58歲。198742日初診。診斷:急性腰扭傷。患者于昨日上午搬重物,不慎右側腰部扭傷,活動受限,由家人攙伏而來。檢查:不能彎腰與起坐,腰5-1右側壓痛,肌如板狀。即以大包穴針刺,針後疼痛消失,彎腰、活動自如。
XX,女,38歲。1987226日初診。診斷:右頸部扭傷。患者于3天前提物不慎致左側頸項部扭傷,活動受限,疼痛難忍。檢查:左側斜方肌壓痛明顯,頸項部活動嚴重受限,不能左右側轉及俯仰。先針阿是穴,症狀未減。後針大包穴,針後疼痛消失,活動自由。
注意事項:大包穴不宜深刺,以免發生氣胸。針大包穴時不需活動患部,應採取臥位為佳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