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单穴治病】手太陽小腸經穴——後溪 (二)
选自 吕景山等 《单穴治病选萃》
◎史春印:用後溪治療急性腰扭傷,即時止痛,效果甚好。每日針1次,近半數病例1次治癒。
操作:用1寸28號毫針,快速刺入0.5-0.8寸深,病人有脹麻感時留針15分鐘,每5分鐘行針1次,用提插手法,行針時病人活動腰的痛處,作前、後、左、右以及轉側、蹲下等多種姿勢活動,至腰部可隨意活動或活動較為便利時出針。
典型病例:李xx,男,25歲。1976年10月25日就診。診斷:急性腰扭傷。患者腰痛2天,因跌傷所致。痛苦表情,寸步難行,由家人抬來就診。查:腰前屈只限15度,左右側旁只限5度,第4腰椎至第1骶椎棘突兩旁有明顯壓痛,局部呈現輕度腫脹。按上法針後溪穴後,腰痛完全消失,腰部功能不受限,活動自如,痊癒。
注意事項:孕婦禁針。
◎陳倉子:多年來用針刺後溪治療閃腰岔氣,1-2次即可痊癒。
典型病例:趙xx,男,33歲。1989年7月25日就診。主訴:腰疼難忍1天。患者7月24日上午由於用力過猛致使腰部疼痛難忍,呈強直樣姿態,不能前後俯仰及左右轉側,舉步艱難,咳嗽、呼吸均感疼痛加劇。經口服安乃近片、局部貼關節止痛膏均未獲效。於25日上午抬著來我處就診。檢查:兩側腰肌均有明顯壓痛,尿常規無異常,病理反射未引出,脈弦緊,舌淡苔薄白。治療經過:取雙側後溪穴,用強刺激手法,在行針過程中,每隔2-3分鐘提插撚轉1次,以加強針感。同時讓病人盡力作腰部前後、左右活動,其幅度由小到大,由較慢而後漸快,留針15分鐘,腰部疼痛解除,活動自如,1次而愈。
◎鹿茸、劉蒙:針刺後溪治療急性腰扭傷,輕者1次即愈,重者2次一般可愈。
典型病例:戴XX,男,26歲。1989年5月8日就診。診斷:急性腰扭傷。患者上午彎腰搬重物扭傷,遂致右側腰痛,既往無類似病史。檢查:行步不穩,需人攙扶,俯仰、轉側受限,右側腰部廣泛壓痛,攝腰椎片無異常發現。即針右側後溪穴透合谷,強刺激2分鐘,留針同時囑患者活動腰部,5分鐘行針1次,起針後患者腰部疼痛消失,自行步出診室,又囑次日再針1次,痊癒。
◎楊熙萍、白玉萍:用後溪穴治療急性腰扭傷,均取得滿意效果,輕者1次而愈,重者2-3次治癒。有外傷及骨質改變者無效,單側壓痛明顯取患側,雙側壓痛明顯取雙側。
典型病例:魯x,男,31歲。1986年7月4日就診。診斷:急性腰扭傷。不慎左側腰部扭傷,疼痛不能站立,由家屬攙來就診。查:脊柱(-),第3、4腰椎左側肌肉壓痛明顯,活動受阻。即取左後溪,提插撚轉,得氣後拇指壓針2-3分鐘,同時讓患者活動腰部,病人覺腰有熱感,自覺輕鬆,疼痛消失,能獨立行走,1次治癒。
◎陳倉子:用後溪治療小兒高熱驚厥針治效好。
典型病例:趙xx,男,3歲。1989年2月25日就診。其母代訴:惠兒出麻疹2天,體溫40℃,突發驚厥。診見口眼及四肢抽搐痙攣,喉中痰鳴,腹脹如鼓。檢查:未發現全身中毒症狀,各種病理反射未引出。指紋透關射甲,色青紫,舌質紅,苔粗黃,脈象弦數。治療經過:常規消毒後,取右後溪穴,提插撚轉,強刺激,30次後抽搐停止,2分鐘後腹頻轉矢氣,旋即大便1次,5分鐘後測體溫39℃,觀察20分鐘,抽搐未見再發,繼續觀察20分鐘後,體溫已降至38℃,患兒已平安。
◎李史光:近30年來用灸治後溪治療麥粒腫效果甚好。輕者只灸1次治癒,重者施灸2次後可根治。一般在施灸後第1天,如未成膿的麥粒腫可自行消退,不會再成膿;如已成膿在施灸後第2天開始潰膿,3天后膿淨,局部不留疤痕。
操作:用艾絨捏成麥粒大的艾炷,病在左側灸右後溪,在右灸左後溪,先在穴位上塗少許凡士林油以粘住艾炷,然後點燃,行直接灸。待艾炷燒為灰燼,再加灸,連續灸至3壯。
典型病例:李xx,男,32歲。1986年7月21日就診。診斷:右眼上瞼麥粒腫。主訴:屢患麥粒腫,左右兩眼上下眼瞼輪流發作。每次發作都有局部症狀和全身症狀。注射青黴素,外敷四環素眼膏,內服中藥等治療,也需7-10天方能治好。這次發作初起時右眼瞼感癢,繼則眼澀難睜,3天后局部紅腫加重,腫塊突起而刺痛,並伴寒熱、頭痛、口渴、便秘等全身症狀。檢查:右眼上瞼紅腫、脹痛,結膜充血,上瞼外眥部有硬塊及膿頭,舌苔黃,脈洪數。治療經過.取患者左手後溪穴,直接灸3壯,第2天即潰膿,前後4天,諸症消失而愈。事隔6個月後,又左下眼瞼癢、紅腫,即行第2次施灸,按上法取右後溪,直接灸3壯,諸症消失,至今已22年,未再復發。
按語:溫灸後溪穴,可補虛瀉實,對於反復發作者尤效。因此類患者多因余邪未清,熱毒蘊伏,或體質虛弱,衛外不固所致。
◎王耀斌:近25年來,運用後溪治療癔病性雙下肢不全癱瘓,均1次治癒。在治療本症之前需暗示患者配合針刺方能奏效。
操作:用28號1寸五分毫針直刺1寸深,得氣後拇指食指撚轉,用瀉法約1-2分鐘,令患者自己走路,至能走幾步,再施手法撚轉,當走路自由時出針。
典型病例:劉X,女,34歲。1984年10月來診。自1983年8月動員做節育結紮術,心情即十分恐懼、焦慮不安,上手術臺後即極度惶恐,手術順利完成後,下手術臺時發現雙下肢不能動,隨即哭泣不止,大吵大鬧,收入院治療。生活不能自理達1年
多。檢查:神志清楚,語言流利,雙下肢膝反射、跟健反射均正常,無病理錐體束征,肌肉不萎縮,肌張力正常,肌力零級,舌質紅,苔白,脈細。診斷:癔病性雙
下肢不全癱瘓。治療:患者取坐位,針後溪撚轉用瀉法,讓患者站起來走路,當即顫抖著雙腿邁出可喜的一步,遂令不要怕,繼續往前走,當走到3、4步時,患者高興得熱淚盈眶,隨即自如走了兩三圈,自己下樓走到病房。
◎葛建軍、張瑛:用後溪治療落枕、急性腰扭傷、癔病,取得較好療效。
操作:用28號針直刺1寸,撚轉。
典型病例:薑x,女,35歲。素日少言寡語,心胸狹窄,好生悶氣,偶有不悅,即心煩意亂,時哭時笑,神志不清,食睡無常。當即針後溪穴,留針20分鐘,患者感覺精神清爽,亦欲言語。
◎吳速新:筆者用後溪穴治療後背冷痛,每每獲效。
操作:以l寸毫針,快速刺入後溪穴,輕輕撚轉數下,得氣後用燒山火手法三進一退,緊按慢提,連續3次。同時讓患者意念背後有一股火,從尾椎部直燒到後頸部。如此行針約5分鐘後,患者即可真正感到整個督脈發熱。再行針5分鐘後,熱感更強,並擴散到整個背部,即可出針。一般隔天針刺1次,1-3次一般可愈。
典型病例:關xx,男,40歲。1977年8月來診。自述因新挖窯洞潮濕,致後背發冷已7年,每天燒熱炕暖背也不行。曾服中藥、針灸無效。經筆者用上法針刺2次而愈。
◎陳勇:近10年來運用此法治療面癱之鼻唇溝平坦40例,效果很好。
操作:端坐位,雙手搭在雙膝上,用28號1寸半毫針直刺進入,得氣以脹麻並放散至手指為佳。
典型病例:任XX,男,32歲。1988年7月10日就診。主訴:面癱4個月。患者4個月前睡眠醒時,自覺左耳後疼痛。左側面部不活動,眼瞼不能閉合,鼓氣時漏氣,在地區xx醫院診為面神經麻痹,經中西藥物和針灸治療3個多月,進展不大。來我科就診。檢查:患側眼裂大,眼瞼不能閉合,鼻唇溝平坦,口角低,額紋消失,鼓氣時漏氣,有聽覺障礙,語言謇澀不利,表情悲觀。舌質淡苔薄白,脈稍浮。治療:取左側後溪,脹麻放至手指,施以強刺激,患者自感身熱、額部有汗,停止刺激,留針15分鐘,出針時再以中等刺激後緩慢出針。患者訴說患側輕鬆,每日針1次,12次而愈。
注意事項:患側用枕巾等物遮蓋耳道及乳突部位,禁風寒、冷水洗臉。
按語:後溪為小腸經輸穴,小腸有支脈入耳中,面神經近耳,後溪能激發小腸在耳之經氣,間接影響面神經的機能。後溪又通督脈,可溫經散寒,故對初期和頑固性的周圍性面癱療效都較為滿意,特別對鼻唇溝平坦的患者更為理想。
◎陳倉子:用後溪治瘧疾是因針刺後溪可以通調督脈、扶正祛邪。
典型病例:周xx,男,27歲。1985年7月28日就診。主訴:寒戰、高熱、汗出已3天。伴口苦、咽乾、全身不適。自己曾服安乃近,肌注安痛定,未見明顯效果,即去x縣縣醫院。診為:瘧疾,經對症治療未好轉。診時,寒熱往來,口苦咽乾,胸滿脅痛,嘔吐目弦,雙側頭痛,少腹隱痛,小溲不利。檢查:脾臟腫大,心肺未見異常,脈弦數,舌紅,苔黃厚。治療經過:每當發作前2小時,針刺雙後溪穴,強刺激,撚轉提插,瀉法,留針1小時,每天1次,連針3天,諸症消失,瘧疾不再發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